A股上市公司监事会加速谢幕,新登场的审计委员会是如何运行的?|界面新闻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2 #国内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监事会加速谢幕,审计委员会登场。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出现撤销监事会的浪潮,上市公司纷纷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事会调整,并披露了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细则。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关于新《公司法》配套制度规则实施相关过渡期安排,其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2026年1月1日前,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在董事会中设审计委员会,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

随着截止日期临近,近期,A股上市公司正批量撤销监事会,由审计委员会接任职权。仅10月29日盘后,发布关于取消监事会相关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就超过30家。

界面新闻根据wind及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自今年2月,山东上市公司联科科技(001207.SZ成为A股首家取消监事会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80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监事会。

与之相应,拟IPO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受到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重视。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在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对拟IPO企业的监事会调整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

沪深交易所在上述文件中指出,当前,在审且预计于2026年1月1日之前能够完成首发上市的企业,在审期间可以适时完成内部监督机构调整,不做强制要求,但上市后应符合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要求,不晚于2026年1月1日完成调整。同时,2026年1月1日之后新申报或者仍然在审的企业,应当在上市前完成内部监督机构调整。

有受访者认为,此举不仅是对相关中介机构工作规范的进一步细化,也释放出拟IPO企业的公司治理标准参照上市公司执行的信号。

为平稳有序完成公司治理过渡,避免影响上市进程,建议在本所审核阶段完成内部监督机构调整。”交易所明确。

有华东地区资深保代王伟(化名)在受访时向界面新闻指出,“这次沪深交易所相当于是明确了拟上市公司监事会调整的时间点要求,虽然不是突破性的规定,但是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应该怎么做,以及作为中介机构怎么做,例如,中介机构应就此事发表意见等工作细节。此次明确的意义主要在于,拟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参照上市公司执行,拟IPO企业的公司治理不能留于纸面。”

界面新闻注意到,事实上,在此次交易所文件发布前,已有多家拟IPO企业已着手对监事会进行了调整,其中,也包括一批IPO刚刚被受理的企业。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1021日,宇树科技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近日提交了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其中提及,“在本期辅导过程中,宇树科技召开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公司监事会的议案》等议案”;正在筹备北交所IPO的实华股份也于1027披露称,辅导期内,该公司取消监事会,并补选职工代表董事,导致接受辅导人员发生变动;今年929日创业板IPO申请刚刚被受理的莱普科技,早在6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取消了监事会监事会的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1010IPO申请被受理的企查查也早在9月取消了监事会。

“事实上,上市公司选择取消监事会的深层商业逻辑和治理动因还包括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适应国际治理模式。” 除制度要求这一直接原因外,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刘诚冬向界面新闻谈到。

将监督职能从监事会转移至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被视为改革的核心。审计委员会与原有的监事会有哪些根本性不同?审计委员会行使哪些职权?

根据部分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及评估外部审计工作,提议聘请或者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及评估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及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等。

《公司法》关于审计委员会职权及其行使方式的规定明确,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员为三名以上。其职能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监督权、人事监督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的权力、提案权、提起代表诉讼权等。

刘诚冬律师向界面新闻表示,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人员构成、职能焦点和工作机制上:“审计委员会通常由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组成,他们具备专业的财务和管理知识,且与公司保持独立性,能够提供更专业的监督。而且,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的监督、内部控制的审查以及风险管理的评估等方面,监督重点更加明确和集中。作为董事会的一部分,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更加贴近公司的决策过程。监事会的监督则更多依赖于事后审查和报告,与公司运营的融合度较低。”

从职权范围来看,商业战略咨询专家霍虹屹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较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在接替职权之后,则更加聚焦于公司财务报告、会计披露、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关联交易等领域,还可能参与到董事会对经理层的选任、变更建议、审计机构聘任、更换、重大财务决策或内控缺陷整改监督等。

“也就是说,审计委员会的监督维度从‘董事会以外、较为宏观’的监督,向‘董事会内部、财务+内控+风险’的精细化监督转变。”他指出,“不过,治理模式的变化也需要时间、需要企业文化与制度资源的配套,需防范监督机构职责模糊、职责交叉、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热门
标签列表